查看原文
其他

在正确理念的引领下进行操作​——备课杂谈之八

追梦教师袁建国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4-03-18


     阅读本文之前,请您先点击上面蓝字“追梦教师袁建国”,再点击“关注”,并介绍您亲朋好友和同事。这样,每天我们都会收到撞击灵魂的精神盛宴,得到高境界的精神陪伴,在幸福快乐之中享受每一天。

(图片选自网络)


 在正确理念的引领下进行操作

——备课杂谈之八

(2021098)

袁建国


      去年暑假到某地游学,交流之前用餐的时候,我问校长有什么需要重点讲的内容,校长说,不讲理念,只讲操作。      这句话我感触很深,因为我听过的许多专家的课程,都是把讲座分为“是什么”“为什么”“怎么样”三大部分,前两部分基本上都是理论和理念,等前两部分讲完该讲第三部分的时候,讲座时间已接近尾声,而第三部分,也就是“操作”部分,常常是我们最想听的。如此一来,最想听的听不了多少,专家们常常因“时间关系”一带而过;不想听的,也就是那些理论和理念部分,却占据了讲座的绝大部分时间。这样的讲座,给人的感觉总是怪怪的,仿佛隔靴搔痒,对我们的工作起不到任何指导和帮助。      最奇葩的一次,是听一位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的课。这位老师是国内一所名牌大学教授,课题与论著非常多,知名度相当高,所以我们听课者也都充满了期待。他的课安排在下午,虽然天气非常炎热,我们也都早早赶到了会场。让人大跌眼镜的是,这位教授的讲座仅是大段大段的理论,讲得我们晕晕乎乎,昏昏欲睡。偏偏这位教授对课堂的要求又非常严,不准上厕所,不准随意走动,不准打瞌睡,有时看到某个人打瞌睡,他会立即叫起来回答问题,弄得大家都非常紧张,但也没有学到多少东西。      或许是这样的讲座听得太多了,人们对所谓的“理念”都带着很大的敌对情绪。      其实,如一些专家那样只讲理念而忽视操作的讲座肯定是不受欢迎的,但只讲没有正确理念引领的所谓“操作”,有时候也是不可取的。如果只知道“怎样做”而不知道“为什么这样做”,我们的学习就会限于“一招一式”,限于表面文章,限于生搬硬套,我们的工作就会缺乏创新;没有了创新,我们的工作方法就缺少了生命力。      另一方面讲,“操作”都有其适应的环境,在这个环境中,这样操作是正确的,但如果换一个环境,这种操作就未必正确。      以备课为例,我有一个理念,就是教师可以抄袭名家名师的教案,因为这些教案是经过许多老师反复打磨而成,有的堪称经典,有现成的东西不加以充分利用,真的非常可惜。但有一个前提条件,那就是教师必须真学真用,而不是为了应付检查。只要是真学真用,用得恰当,哪怕一点都不进行修改,我认为也是可以允许的。      怎样才能知道教师是“真学真用”?学校应该有配套的跟进措施。      有配套跟进措施的“抄袭”,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,这种方法就是正确的;反之,如果没有配套的跟进措施,只谈“可以抄袭”,这种方法就是错误的。      因此说,理念很重要,理念是先导。      那么,我们在备课中应该秉承怎样的理念呢?这方面,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上都有明确的阐述,在我看来,无论哪个学科,最重要的理念应该是: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。      这里的“一切”,指包括教师、学生、环境、资料等在内的所有一切;这里的“学生”,指讲课班级的每一位同学;这里的“全面发展”,不仅仅指本节课所包含的知识、能力、情感、方法,更应该指向学生的未来。学生具备了宽阔的胸襟,心中有诗和远方,对学习就会充满无限动力,就会热爱生活,珍惜生命。      所以说,备课,应该在正确的理念引领下进行。     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更多有关新教育文章,请点击阅读如何学习和使用“课程标准”——备课杂谈之七关于课标的作用,这个比喻比较恰当——备课杂谈之六研究学生,最重要的是知道这一点——备课杂谈之五研究自己,也是教师备课的主要内容理想的课堂教学结构,  外显上应具备三方面内容研究教材,需要在“读”和“思”两个字上下功夫如何研究教材——做到研读、把握和整合盘点一下,我们的课堂有“联系”吗?新教育的课堂“长”啥样?我的理解就四个字我打算与新教育这样“纠缠”——对李镇西老师“闪电讲话”的学习与思考

END

你若喜欢,点个好看 

关注我们

获得更多精彩内容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